首页 > 服装院校 > 名师专访 > 正文
专访日本服装工艺大师佐藤典子
日升在线 08-10-20 14:57:17 作者: 来源:服装设计师杂志

我从天主教女子高等学院毕业后,又结业于多个服装专门学院。当时(1956年)日本没有服装大学,文化女子大学是很久之后才出现的。

    因为想成为服装工艺师,所以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立体裁剪和打板方法,最终我选择了大野式裁剪方法,并进行了6~7年的专门学习。

    其次,我从中学开始就对做衣服很感兴趣。除了制服之外,自己所穿的衣服,几乎都是自己做的。我的叔母是设计师,并有自己的服装学校。每到寒暑假,我就会在叔母的家里,跟技师一起学习。现在想起来,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爱上服装的吧。

虽然当时衣服做得不是那么好,但技术却逐渐地进步了。穿上自己所做的衣服时的喜悦之情,至今记忆犹新。

战后的日本,引入西洋服饰文化,并使之演变的更为系统,服装教育及专门学校也不断发展。登丽美、伊东式、田中式等很多风格的学校应运而生。特别是(我的母校之一)文化服装学院的成果颇为显著。能够使自己的爱好经过漫长的岁月变成终生的职业,我认为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。

在服装企业的技术室工作期间(1965~1980年)市场很景气,那是个“只要做出来,便能卖出去”的好时期。

由于现在的服装市场已经饱和,所以即使从事同样的工作,却变得十分艰辛了。首先要预测流行趋势,为了能使产品多样化,必须要预测什么时候、在哪里、生产多少才能够出售完等复杂的状况。

在中国所进行的最早的技术交流始于1990年,是丹东市与北京服装协会共同举办的立体裁剪交流会。(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室进行)

当时,李昭女士任北京服装协会会长,秘书长为祖瑞芬女士。他们给我了很多关照。我非常地感谢。即使是今天,能够在北京与其他同行作亲切的交流都是与她们的帮助分不开的。

为什么中国的设计师与打板师有所区别,一般来讲,各地的设计师都能够亲自做裁剪和打板,设计师将自己想作的服装设计形状,用白布或实际面料,在人台上用立体裁剪的方式把头脑中的形象表现出来。这原本是设计师的工作。打板师则是根据设计师所做的东西,准确、合理地再次在人台上作立裁。然后将两者加以比较确认,检讨其尺寸、造型、设计感觉等方面的问题后做设计板。设计师与打板师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。从有设计想法,到制作出实物的过程,两者要彼此尊重,互相配合,这样才能做出好东西。而且,在展会结束后,如果有时间,在技术室里要经常举行由部长、科长、技术员出席的技术研究会,为提高技术部门的整体水平而努力。设计师也毋庸置疑是要参加的。由于打板师在制作服装的工作中,被委以重任,所以每日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。打板师的工作大致分为两部分,第一是制作设计板,第二是制作工业板,在某些企业也有将两者分开,让不同的人分别承担的例子。

关于中国的品牌,以及其他的事项,由于最近没像以前那样在中国长期停留,在这里暂且不做评价了。中国,特别是北京,是我的第二故乡。衷心地祝愿中国服装业发展蒸蒸日上,也愿中日友好源远流长。




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谢谢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8.3.27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日本服装专家   佐藤典子

已有 位对此文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
    
相关新闻